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会了垃圾分类 有了绿色财源

发布时间:2012-11-12 新闻来源:http://www.lajitong51.com 浏览次数:

“柴火垛,猪狗窝,嘎嘎乱叫满地鹅,良田变沟壑,蚊蝇满村飞,污水流成河,垃圾堆满山,出门就爬坡。”这个顺口溜是吉林省通化县西岔村前些年的真实写照。而通过开展垃圾分类,西岔村的村容村貌较以前有了明显提升。


  养猪大户罗新华说:“现在家家都把自家的垃圾和猪粪、鸡粪分开倒。村里的路干净了,也没啥气味了。比起以前,我们村环境可好了许多。”


  西岔村只是通化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一个缩影。2011年,通化县做为整体推进试点县被列入吉林省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试点名单。“这是因为我们县大多数村镇已经达到国家和省里关于生态村镇建设的标准。”通化县副县长于德彬骄傲地说。


  ■加强源头保护
  □保证饮水安全


  通化县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南麓,因风光旖旎,曾被清太祖努尔哈赤称为“常青的树林”。为了保住这片树林,通化县多年来一直坚持“环境兴县”战略。从2008年起,全县累计投入5.3亿元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建设,成果显著。目前,通化县森林覆盖率达80.5%,并享有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县等诸多美誉。


  通化县境内有两条重要河流——哈泥河与蝲蛄河,光华镇就位于通化市水源地——哈泥河中游的山坳中。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水源地上游不得批准建立任何污染企业。许多有意落户光华镇的企业只能敬而远之。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曾让光华镇伤透了脑筋。


  几经周折,光华镇与吉林省吉康有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共识,决定以发展蓝莓深加工企业为主导产业。据公司董事长殷秀岩介绍,有机蓝莓的种植过程不会像普通农业那样产生农药和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因此发展蓝莓产业不仅能增加光华镇的人均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并可有效保护哈泥河水质安全。


  殷秀岩表示:“作为企业家要有良心。以后企业无论如何发展,都不会忘记自己对环境保护应尽的义务。”


  在消除经济发展环境隐患的同时,光华镇还通过修建人工湿地等手段开展生态修复,进一步保护水源地安全。


  据光华镇镇长宿林高介绍,光华人工湿地项目位于光华镇东南部,是吉林省环保厅直接批复的项目,投资近400万元,占地约1万平方米。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处理光华镇4000多人的生活污水,日处理生活污水2000吨,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以上。光华镇还投资40万元对镇域内2000亩天然湿地进行了人工保护,共埋水泥柱400余桩,铁栅栏8000延长米,切实解决了光华镇生活污水污染哈泥河水源问题。


  下一步,光华镇还将修建堤防、围栏,打造哈泥河景观带,以便更好的保护哈泥河水质,保障通化市区50万人的饮水安全。


  为从源头上加大保护力度,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通化县还计划投资1668万元,设置保护围栏27060延长米,设立警示标志牌227个,建设饮用水水源井房196处。同时,全县所有镇村将被统一纳入污水处理系统,并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

  ■改善农村环境
  □实行垃圾分类


  在通化县西岔村,刚刚建成的1300平方米的堆肥场和50平方米的垃圾分类间就设在村口。


  据了解,2012年,通化县列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范围的共有15个乡镇90个村,所有村镇都将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计划投资9656万元,设置垃圾箱2727个、垃圾池372个、垃圾分类间91个;配备垃圾收集车285台、垃圾运输车90台、铲车90台;建成简易堆肥场5.1万平方米,标准堆肥场1.39万平方米,从而推动全县大多数农村实现垃圾分类,日产日清。


  罗新华家养了200多头猪,以前虽然也是将猪粪集中到一起然后还田,但由于猪粪堆放处离村子太近,而且用自家手推车推,很多猪粪会散落到村中道路两侧,给村内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今年7月,西岔村启动了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的改造工程,重点就是全力推行垃圾分类。西岔村书记邱增福说:“我们进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首先从改善硬件条件入手。在村内道路两侧设立了23个分类垃圾箱,5处分类垃圾窖,并向每户村民发放分类垃圾桶和堆肥垃圾桶共计760个。”


  同时,村政府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划分公共区域卫生保洁责任区,向村民介绍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区别,与村民签订《西岔村环境卫生整治责任书》,并投入一定资金作为环境整治工作经费,用于表彰卫生先进户。


  通过学习,村民已经习惯先将生活垃圾和畜禽粪便进行简单分类。倒入垃圾窖后,村里6个保洁员会进行再次分类,并把可作为肥料的垃圾运至堆肥场用于还田。


  ■建立规章制度
  □完善奖惩措施


  作为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体推进县,通化县在工作上有其独到之处,而这与通化县建立严格的制度和奖惩措施密不可分。


  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得到核准后,通化县立即成立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通化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考核细则》,进一步明确了乡镇政府责任主体。乡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同时,发展、农业水利等多部门也分工协调,各负其责。


  按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公开透明、专款专用、强化监管”原则,通化县制定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管理办法,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和联审签批制。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从项目施工的各环节杜绝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情况。


  为提高各村干部投入环境建设的积极性,通化县投入4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设施运行维护和环境保洁。年终按运行情况进行打分,对排名在后的取消补助,对最后两名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取消一切评先评优的资格,并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对超额完成任务的先进乡镇给予奖励。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中,通化县还明确规定了环境建设的分值,将其与村干部工资挂钩。所在村年度内被评为新农村建设标兵村的村党组织书记,可参照副乡级非领导职务工资标准给予奖励,在下一年度由县乡财政按月发工资。所在村连续5年被评为新农村建设标兵村的村党组织书记,可终身享受副乡级非领导职务工资待遇,由县乡财政按月开资。这一标准为各村开展环境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大大提高了当地干部投入环境建设的积极性。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通化县县委书记李永杰表示,在已经完成90个村连片整治的基础上,通化县从现在开始就在为明年的工作做准备了。计划2013年整治剩余的68个村镇,明年底,实现全县村庄环境连片整治全覆盖。


  未来3年的时间里,通化县将达到全国生态县的目标要求,通过环境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

上一篇:西湖区垃圾分类“百日宣传”活动启动
下一篇:安装个垃圾箱自动清洁装置